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载拼搏,十载奋进。文字记录发展,数字见证成就,我校以“十年砥砺奋进 绘写武科大答卷”——新成绩、新突破、新变化、新发展,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新成绩
1. 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 2020年,在湖北省属高校中率先进入国内大学排行榜“百强”行列;2021年,学校首次入围软科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1000强高校。
3. 16个本科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28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科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4. 2018年,获批系统科学博士点,实现我校首个理学博士点的突破。8个博士学位点全部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数量居湖北省属高校首位。
5. 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冶金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5,5个学科为B,1个学科为B-,B类以上学科数在湖北省属高校中居首位。
6. 实现国家级人才多个零的突破,1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名教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引育各类国家重要人才计划人选20余人次。
7. 2013年,获批湖北省属高校中第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湖北省属高校中第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当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是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8. 2020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我校人文社科国家级奖项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零的突破。2012年至2021年,学校共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9. 与“世界百强高校”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创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
10. 201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是当年湖北省唯一入选高校。
新突破
1.2012年,无学科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5个学科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数量位居湖北省属高校首位。
图1 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数量
2.在艾瑞深校友会、软科、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持续上升。2022年,我校在这三大排行榜均位列湖北省属高校第一。
图2 校友会、软科、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名次
3.2012年,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2022年,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3个。2012年,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2022年,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总数达到20个。
图3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4.2012年,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3个;2022年,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增至36个。
图4 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数
5.2012年,年授权专利数量135项;2022年,年授权专利数量544项。
图5 年授权专利数量
6.2012年,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8.23%;2022年,博士学位教师占比增至61.2%。
图6 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7.2012年,本科生23617;2022年,本科生25510。2012年,研究生2905;2022年,研究生9658。研本比由12.3%上升至37.9%。
图7 本科生、研究生人数
8.2012年,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20.04%;2022年,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上升到32.34%。
图8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率
9.2012年,荣获省级及以上学科和科技竞赛奖励323项;2021年,荣获省级及以上学科和科技竞赛奖励共2158项。
图9 省级及以上学科和科技竞赛奖励
10.2012年,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2022年,校舍建筑面积增至129万平方米。
图10 校舍建筑面积
新变化
2022年9月,青山校区新建学生宿舍投入使用,由学四、学五、学七舍三栋宿舍楼群组成,拥有950余间标准间和11部电梯,为学生们打造高品质居住环境。 图为学四、学五舍。(无人机拍摄)
2021年9月,中西部二期工程建设项目“教十一楼”竣工交付。该楼群由A、B、C三大区域组成,是我校近年来新建建筑面积最大、投资最高的单体教学楼。楼内设有心理健康中心、创新创业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师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超高颜值、超强功能,彰显大学底蕴之美。(无人机拍摄)
2021年11月,校友名人园揭幕。由八位杰出校友头像浮雕墙组成的园区,是新余校友会捐资建造,成为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鄢玥琳摄)
2021年3月,青山校区图书馆展露新颜。改造后的第三代图书馆打造了“智慧+共享”学习空间,成为学校的信息、文化与知识中心。(孙鸿宇摄)
2020年9月2日,张之洞文献馆开馆。该馆由宁波校友会、钢铁专业1992级校友捐资。文献馆的建成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开展张之洞学术研究,培养全校师生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孙鸿宇 摄)
2019年5月,由我校和洪山区政府共同修建的廉园正式开园。位于黄家湖校区沁湖之滨的廉园,是现代中式风格,由清风廊、白昊坡、德政墙、竹廉韵组成,成为廉政文化一景。(方斌 摄)
2018年9月,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科技大学美术馆建成,是一所以展览、收藏、艺术交流、学术研究为重点的综合性美术馆,是湖北省高校最大的美术馆。(程毓 摄)
2018年9月,我校创始人张之洞铜像落成。该铜像由深圳校友会捐资建造。张之洞玄孙张家粤、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严昌洪教授和我校校长倪红卫等共同为铜像揭幕。(刘国威 摄)
2017年9月,位于青山校区的钢铁楼建成,作为我校钢铁冶金实验实训中心使用,成为青山校区新增标志性建筑。该楼一楼建有碧园会堂,由1978级炼钢专业校友捐赠,成为举办会议、展会的重要场所。(方斌 摄)
2017年3月,中西部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竣工交付。该楼群由教七、八、九、十楼组成,包括恒大管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逸夫楼)、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建有美术馆和千人报告厅等。(校园建设处提供)
2018年10月,黄家湖校区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建成,正式对师生开放。学习共享空间使用云桌面系统,新设各式各样的沙发座椅,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进一步优化师生的学习工作环境。(谢晓丽 摄)
2018年初,青山校区教三楼升级改造完成。2018年1月25日,70多位教师在教三楼3320“智慧教室”中,接受信息化环境下研讨式教学的专项培训。(陈孖川 摄)
2018年,青山校区主楼八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竣工。中心对全体老师们开放,教师可使用这些教室开展微格演练、教学研讨、教学沙龙、教学诊断、一键式录课等教学活动。(王世豪 摄)
2017年,启动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已建成机房、校园安全监控、标准化考场、高性能计算平台等,逐步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推动学校的管理精准化、教学智慧化、服务高效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陈孖川 摄)
2016年12月,黄家湖校区工程训练中心门前,湖北中等工业学堂(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科技大学前身)教习兼校办工场场长李四光铜像落成。铜像由1992级钢铁冶金专业校友捐资建造。(方斌 摄)
2015年初,沁湖环岛建设工程完工,由沁湖岛、连心桥、谢师亭组成,多位校友捐资建成。我校成为全国少有的“校内有湖、湖中有岛”的高校。(无人机拍摄)
近十年,学校还建成教师公寓、沁湖绿道等,建设了中试基地、材料性能检测中心、生物医学检测中心等,完成黄家湖校区北区宿舍改造和所有宿舍公共区域的改造,以及青山校区教工餐厅,黄家湖校区北园餐厅、田径场、篮球场等改造……
新发展
“这十年,我院发表的高水平文章越来越多,在耐火材料领域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这与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分不开。我院仅入选国家重要人才计划者就超过10人,省部级及以上青年人才超过40人。”
顾华志,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83年考入我校,1990年硕士毕业留校执教至今,他见证了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高水平人才不断涌现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不断加大对学科平台与科研设备的投入与建设,为广大师生学子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个学科相继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科研领域也不断扩展,从应用研究转为基础和技术应用研究,助力国家解决了不少‘卡脖子’问题。”
曾良才,机械自动化学院院长,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86年入职我校,他见证了学校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和实验设备、平台不断升级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学科门类发展迅速,各学院学科门类逐渐齐全,学科成就日渐丰富。即使是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这样2017年才成立的学院,也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实现了生物学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全覆盖。”
张同存,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2007年来我校工作,他见证了学校学科门类由单一迈向综合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翻新了南园操场,改造了北园食堂,新增了逸夫楼、教师公寓、钢铁楼、教十一楼等新建筑,原来的校医务室也逐渐发展成为设施完备的社区基层治疗医院。这些变化让师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杨魁,校园建设处处长。我校2001级本科生,毕业后留校工作,他见证了我校校园环境去旧换新,各类校园景观建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上持续发力。仅2021年,学校荣获省级及以上学科和科技竞赛奖励共2158项。学校连续两届成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和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刘晓云,校团委书记。2003年考入我校,本硕博都在本校就读的他,已经在学校学习工作了十九个年头,他见证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改变了以往单一专业定向培养的模式,实施了以学分制改革为主线,全方位、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改革,让本科教学从‘千人一课’到‘私人订制’。开设香涛计划强基班、‘微专业’、160多门贴近生活的选修通识课等都是改革的具体展现。”
张志清,本科生院副院长。1987年考入我校,1991年留校工作,他见证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到“全面”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内涵不再局限于‘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还有以沁湖诗会、沁湖鱼宴为主要载体的‘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以廉园、张之洞文献馆、校友名人园、白昊坡等校园景观为依托的红色校史文化。”
潘婧,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我校2001级本科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她见证了学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和丰富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教学设施更新、网络技术迭代加速,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智慧教室建设初现成效。借助各类多媒体教学设备与高速网络,教学手段更为多元,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教学模式真正走进了师生学习生活中。”
孙蕊芳,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07年入职我校,2012年9月调入国际学院,她见证了学校在热火朝天的校园建设下,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从最初吃得饱,到后来吃得好、吃得巧,再到现在吃得健康、均衡,学校后勤餐饮希望给每一位前来就餐的师生‘妈妈的味道’。”
汪沅,后勤保障部餐饮服务中心主任。2000年来我校工作,今年是汪沅在后勤集团的第22年,她见证了学校餐饮从“传统”到“均衡”的发展历程。
“这十年,学校治安工作从过去的被动应对到现在的主动防范,从过去的单一防范到现在全员参与、群防群治、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治理新格局。”
杨雍慧,保卫处治安科科长。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我校保卫处工作,他见证了我校保卫治安工作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美好校园也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热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文学所所长汪忠杰笑称。从1989年毕业来到武科大,汪忠杰已经在我校任教了三十多年。这十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校园环境的巨大变化。
汪忠杰回忆,刚来武科大时,学校只有青山一个校区。这十年,学校新增了逸夫楼、教师公寓、钢铁楼、教十一楼等新建筑,原来的校医务室也逐渐发展成为设施完备的社区基层医院。
“校园变得越来越好,我也想做事,希望出一份力、回报学校。”2019年,汪忠杰萌生出撰写《校园景观集》的想法,得到了我校宣传部、文学所师生们的支持与响应。她带领文学所五六十名师生,用散文记录了我校黄家湖、青山、洪山三个校区的景观之美。全书创作历时4年,六七百篇文章涵盖了学校大大小小的各处景观。
“2007年5月18日,我来到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科技大学,迄今已经15年。”文法学院副院长贺尊说。15年里,他见证了文法学院人文社科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贺尊说,近几年,文法学院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同时,文法学院院长袁年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全国人文社科研究最高优秀成果奖零的突破。“我院于1993年成立了国际贸易学专业,之后于2015年成立了投资学专业,如今我们正在申报金融科技专业。”贺尊表示,文法学院始终坚持用科技赋能金融,用科技的手段改变金融生态和商业模式,这也是对新文科建设的积极响应。
“十年间,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科学探索的队伍中来,大家保持科研初心,践行学者使命,助力学校发展建设。”曾燕2001年来到我校,现任我校脑科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曾燕表示,这十年,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持续加大对实验室和平台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改善了学校的科研风气。“我们的团队也从孤军奋战到拥有包括18名国际化导师的青年骨干队伍,改变了研究设备、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受限的处境,成为我校重点研究平台、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曾燕说。
“十年前我常想,要是做实验更方便一点就好了,如今一切成真。”黄晶如是说。黄晶是我校1999级本科生、2003级研究生,在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理工大学攻读完博士学位回校任教,现为我校资环学院教授。
黄晶回忆,2011年刚入职时,每当要做一些检测和表征,她们都要去武大、华科、地大等高校机构,被迫延长了研究周期。近年来,我校也组建了自己的分析中心,供学生自用的科研检测平台也不在少数:ICP、SEM-EDS、FT-IR、XRD……这些都很好地满足了老师和学生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成果产出也大幅增多。
“我当年参加工作时,全系科研人员才23人,现在有43人。”邱江华回忆。他是我校化工学院副教授,2005年来校工作,至今17年有余,见证了我校科研队伍和人才层次不断提高。
邱江华表示,这十年,学校对人才的引育力度不断提升。“逆水行舟,进慢则退,随着年轻血液的不断注入,我校的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邱江华期望,有更多人加入到科研团队中来,为国家发展尽一份力。
“这十年,我们学院有了一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周婷说。
周婷,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我校,2012年博士毕业年回校工作。十年间,她见证了我校实验条件的改变。
“刚回母校时,实验条件非常简陋,没有细胞房、动物房,就连最基本的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移液枪都没有,科研工作的开展无比艰难。”当被问到与十年前最大的不同,周婷回忆:“现在,我们不仅有了以前没有配备的基础设施,还配备了原子吸收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大型仪器,拥有更多实验平台。”以前学院每年能够有三个项目,周婷就很开心了;现在,随着实验条件的完善,学院科研团队申报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多,研究的内容也更加深入。
艺术学院2021级辅导员江锋,从2013年考入我校至今刚好十年。十年里,他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任职辅导员,见证校园环境不断优化,校园文化愈加丰富的历程。
对于学校这十年的变化,江锋从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两方面讲述。“艺术学院从教五楼搬到逸夫楼,学院拥有更完备的实验室和美术馆,教学条件大大改善。今年,教十一楼成立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在推动科研协同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谢师亭、沁湖桥的建造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樱花节、端午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的举行,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校文化软实力。”
“在武科大的十年里,我收获了许多,也见证了学校十年里逐步发展,日渐强大。”材料与冶金学院博士研究生邹永顺2013年考入我校,本科毕业后又申请了我校硕博连读,曾获评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今年博士毕业后,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回想学校这十年的变化,邹永顺最大的感受是科研平台变多了。十年前,学校实验室的高温设备较少,使用高温炉经常排队,实验周期长,缺少一些先进的测试设备,导致分析实验结果时缺乏表征,因此发表的科研论文较少。现在,学校搭建了许多科研平台,实验室有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效率变高,表征手段更丰富,科研论文数量与质量稳步上升的同时,获批的国家基金和重大项目也逐年增加。
(新成绩、新突破由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提供,新变化由校园建设处提供。新发展由记者团采写:谭美玲 邓思洋 张虎琛 肖京杭 姜子山 杜雨森 何钰尧 陈翰铃 周嘉豪 王思淇 朱思颖 苏慧君 李存涛 姜泊远 熊雄 刘睿萱 陈佳瑶 陈博 黄为 韩延通 张薪蕙 南逸杨 黄宏杰 李晓 吴紫琴 施丽雯 李荣荣 赵依琳。因版面有限,校报仅选取部分内容登载。)
欢庆党的二十大校报特刊
【关闭】
地址:湖北省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邮编:430081 鄂ICP备0500334-1鄂公网安备42010702000687号
Copyright 2023 ? 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科技大学 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 地址:湖北省球彩体育直播app_线上赛事投注~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邮编:430081鄂ICP备0500334-1鄂公网安备42010702000687号